每天不是都在說話, 語言學有什麼難的呢?! 呵~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inkity.com/catalog/product/3/9464/Dog-Eats-Ice-Cream.html)
講到語言學, 應該有1/3的人覺得枯燥, 1/3的人覺得無趣, 剩下的人會希望我別來
亂了. 什麼? "象形, 指事, 會意, 形聲, 轉注, 假借"... 有概念喔, 那是漢字造字原則,
高中課本背得很熟喔! 細分的話算是文字學, 不過也是語言學的一部份. 語言學
其實沒有想像中枯燥~ 為了讓大家輕鬆入門, 從有趣的"外來語"開始切入吧~!
一說起外來語, 每個人信手拈來就是一堆. 沙發 (sofa), 可樂 (cola), 坦克 (tank),....
但是要裝得有學問一點, 所以我們幫外來語做些簡單分類:
1. 純粹音譯:這類型外來語, 不管說的多麼習慣, 一試著解釋的時候, 就會當機~
如熱狗 (hot dog), 高爾夫球 (golf) 要如何解釋? 呵呵, 習慣就好. 其實查了一下,
我才知道連歇斯底里 (hysteria) 也是外來語說~~
2. 音意兼譯:當發音跟意義同時考量並翻譯, 會讓人更不會知道它原來是外來語.
譬如蜜月 (honey noon), 很甜蜜的一個月, 很有感覺啊! 很抱歉, 它還是外來的~
又如快餐 (fast food), 應該會反過來以為 fast food 才是硬翻出來的吧~ 呵~
對於目前所使用的國語, 其中由外語或方言所形成的部分, 我又想另外做些分類:
1. 英語:這是廣泛的分類, 將如德語, 法語等也粗算在內, 是最多的外來語來源!
除上面提到的, 還有像拷貝 (copy), 布丁 (pudding), 幽默 (humor), 可樂 (cola),
可以說是充斥在生活之中, 無色無味, 呼.....
2. 日語:由於日本曾經統治臺灣, 以及曾有過的哈日風潮, 日本外來語也相當多.
如宅配, 歐巴桑, 阿娜答, 柏青哥,..., 其中有許多是先轉化成閩南語, 又再慢慢
變成國語的外來語~
3. 閩南語:閩南語算是最重要的方言, 跟國語間的融和最顯著. 例如鬱卒, 雞婆,
尚青, 老神在在, ... 其中柏青哥則是日語->閩南語->國語的範例之一, 也算是
歷史演進下的產物!
4. 原住民語:原住民語一般人並不熟悉, 族群的人數也是少數, 但影響也不小,
主要在地名上能發現原住民語的影響, 如北投, 源於平埔族北投社(Kipatauw);
苗栗, 源於平埔族貓裏社; 卓蘭, 源於巴則海族罩蘭社(Tarien), 皆有歷史意義.
將這麼多來源的語言融入並成為我們的一部份, 凸顯出我們富包容的一面,
當然也增加了外國人學習的複雜度, 呼呼~ 下一篇, 我想談談"發音", 譬如為什
麼日本人的英文比較差, 為什麼我們的法文也不好之類的. 大家翹著二郎腿, 再
等我下次好好講給大家聽唷~ 呵呵~~~